欢迎访问 文化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文化科技 > 正文

深度解码!《2025 出国留学蓝皮书》核心趋势全解析——梦优国际教育

时间:2025-05-12 作者:佚名 来源:

近日,在 2025 中国留学论坛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正式发布了《2025 出国留学蓝皮书》。该蓝皮书依托海量权威数据,对全球留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展开全面展示,深入剖析了我国留学发展近况与变化,为探索发展留学事业、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天小编就来为你进行深度解读!

此次排名,基于 28 热门留学国家的一手数据,首次推出“留学国别环境指数”,涵盖质量与就业、安全与成本、信任与合作三个维度,下设 25 个二级指标,对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地进行了多角度综合评估。

留学目的地趋势程

留学环境评价综合排名TOP10从高到低分别为: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日本。

蓝皮书首次从安全、成本、学术环境、就业支持等维度对留学国家进行评分。

英国在留学环境评价中排名第 1,依然是欧洲国家的留学首选

2022/23 学年中国赴英留学人数达到 158,335 人次,与上一学年相比实现 4.4% 的稳步增长。

英国凭借卓越的科研创新实力、享誉全球的学术声望、高度国际化的校园环境、灵活友好的签证政策,以及国内广泛认可的学历含金量等显著优势,持续吸引着众多中国学子前往深造,成为备受青睐的留学目的地。

新加坡以一己之力闯进TOP 3,位列第 2,超越美国和加拿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在 2025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分列第 8 和第 11 位,课程设置紧凑且注重实践,契合中国学生“高性价比”需求。

此外,英语主导的国际化环境、低犯罪率及与中国无时差的优势,使其成为亚洲留学的首选。

加拿大在北美洲主要留学国家中表现突出,在全球排名中仅次于新加坡和英国,总体留学环境评价排名第 3。

加拿大的主要优势包括其世界知名的学术声誉、较高的国际学生比例、相对友好的签证政策、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对女性安全的重视以及学历互认和审查机制的健全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吸引国际学生的重要条件。

此次排名中,美国跌出前三,其排名下滑则与地缘政治紧张、STEM学科限制及安全预警频发直接相关。

2022/23 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较 2019 年下降约 9%,其中本科生人数减少显著,而研究生人数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不过美国在质量与就业维度中排名第一,这也表明美国在就业发展方面实力依旧强劲。

专业选择

蓝皮书指出,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日益与国内新兴产业需求深度绑定。

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成为热门方向,60%的归国留学人员投身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

这一趋势受两大因素推动:

1、全球技术竞争加剧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人才缺口持续扩大。2022/23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中62.5%选择STEM专业,较2015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

2、政策与市场协同作用

国内对高端技术人才的扶持政策,叠加企业对国际化背景的需求,促使学生将职业规划前置。

例如,新加坡通过“技能创前程”计划,为留学生提供大量产学研结合的实习机会。

回国就业

随着国内产业升级,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已成主流。

北京地区 60% 的归国留学人员从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80% 的创业者集中于新质生产力领域

这一现象与蓝皮书揭示的专业选择趋势高度吻合。

就业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偏好也推动留学服务升级。例如,多国高校在招生阶段即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并与中国企业合作搭建校招平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通过校企合作,使中国留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 92% 以上。

此外据蓝皮书数据显示:

2023 年留学归国人员中女性多于男性;

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仍是主要留学国家,不过这三国的留学回国人员占比呈下降趋势;

硕士学历者是留学回国人员的主体;然而,随着低龄留学趋势的逐渐升温,本科认证率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这也预示着本科留学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学历认证中,硕士学历占比超过八成,平均留学时长为 2.5 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企业对于具备复合背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商科转型 "技术 + 管理" 的复合背景受到企业的广泛青睐。

在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里,从亚洲学校获得学位的占比升至 53.07%,而从北美洲学校获学位的占比降至 16.3%;

海归就业出现新动向:超过 60% 的留学生倾向于在一线城市发展,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质的生活资源。

总的来说,中国学生的留学目的地还是日益多元化,留学数量保持增长趋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xss_clean][xss_clean]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