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潮州剪纸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向人展示不一样的潮州文化
时间:2020-06-03 作者: 来源:
剪纸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种类,根植于民间这一广袤肥沃的土壤之中,全面吸收民间民俗文化的营养,深刻地展现各地丰富的民间民俗信仰,与各地的风俗习惯更是息息相关。
地域性的剪纸更是存储着大量关于当地宇宙天地和自然人类的民俗信息,以独特的时空视觉角度展示一个关于生命生存、种族繁衍、土风民俗的大千世界。
潮州剪纸历史悠久,以秀丽工整、玲珑剔透和造型优美著称,其精细雅致的图像符号展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蕴。
潮州剪纸的纹饰之美
由于潮汕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由潮文化孕育的潮州剪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潮州剪纸的纹饰符号独具韵味,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积累。它由“形”和“意”两部分组成
1、纹饰符号中的“形”元素
作为一种在地域文化视觉下所构建的视觉符号,潮州剪纸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它的物象外形与结构,这就是“形”的要素。它的创作构思、形式表达和实用功能性相结合,体现在随形附物的花样形式上。
在时年八节里,作为祭祀供品的水果贴上遵循水果外形而剪的剪纸,如柚花、香蕉花、柠檬花等;在鸡、鸭、鹅、鱼、猪、鸟等牲畜上,贴的是凤凰鸡形花、鸭形花、鱼形花、凤凰鸟形花等;红桃发粿有随样的粿花,米糕斋饼也有象形的糕饼花,甚至盛放供品的桶盘也有桶盘花。
在日常生活中,其传统民居基本是土木结构,为剪纸提供了极好的剪贴环境。天花板贴上“顶棚花”,门窗上有笺花和窗花,橱柜上有橱花,箱子有箱头装饰花,灯具烛台有双喜花,锅、盘贴上如意团花,灶台贴上灶台花,就连装筷子的筷子瓶也有随形附物的筷子花。
这些花样大多是外轮廓像其供品形象,内轮廓则结合其形式图式,选择符合审美的点、线、面、体、空间、动势等视觉元素,结合体现吉祥寓意的图案,运用虚实、浓淡、曲直等的对比关系,采用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的形式规律进行结构和形象营造,把“形”元素的具象之“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2、纹饰符号中的“意”元素
剪纸通过纹饰符号的“形””来传递思想、文化和感情,这就是“意”。剪纸只有加入哲学与文化理念后才具有深厚丰富的内涵。
潮州剪纸凝聚着潮汕族群深厚的情感和心理意识,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了这个族群的群体地域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因而它是潮文化史和美学史最珍贵的艺术宝库,同时也是哲理中的美学意识注入地域文化精神和民俗观念后产生的艺术杰作。
潮州剪纸的“意”一般多表现于传统的吉祥喻义。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意”通过物化形态,实现诉说心灵、抒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潮州剪纸的“意”借助比喻、象征、借喻等手法,糅合了潮汕人纤细精巧的审美观和特定地域的情感意绪,传达人们求子祈寿、纳福招财、年丰物阜、辟邪穰灾的美好愿望。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从时年八节祭神祀祖到人生礼仪婚嫁迎娶,从游神赛会开张置业到日常生活居室装饰,从戏曲人物到斋事用品中所用的潮州剪纸,无不洋溢着祥瑞之气。它通过世代传承下来的技艺和造型,蕴含保存良好的文化传统底蕴,以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其“意”更具有神奇幻化的艺术形态。
有形有象的造型以思想、意识、观念、情趣等无形无象的传统文化、民俗信仰和族群感情作为依托,以形表意,以意造型,两者共同构建了潮州剪纸祈福纳祥的重大主题。
潮州剪纸服务于祭祀和节令礼仪
潮汕自古以来民风淳朴,祠堂、寺庙乡巷皆有,祭祖祀神年节不断,在历史上形成了“信鬼而好祀”的传统。祭祀之风在此极为盛行,除了“时年八节”之外,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皆要拜天拜地。此外,因为在潮汕人的眼里,神佛皆为保佑人们的神灵,所以平日里他们还经常要敬神供佛。奉佛敬祖和拜神酬鬼成为当地重要的俗信活动。
祭祀对象虽多,但祭品都离不开五牲、粿品等,而五牲、粿品又多用剪纸来装饰,诚挚的人们把祭祀供品当作艺术品加以创造发挥,而剪纸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艺术角色。旧俗年节时的五牲果品,常常要剪些花样贴上去;迎春门神、窗花也常用剪纸;婚嫁厢囊嫁妆寿辰等,剪纸更是不能少。商贾大户人家的一百件嫁妆可以贴上百件剪纸,称为喜花。
这些作品蕴含了潮汕人民托物寄情、赋予吉语的情感,用自然事物中那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感情共鸣的优美形象,诱发人们的情感联想,并由此演变成潮汕的一大民俗。这也是潮州剪纸赖以产生和流传的社会人文背景。
张在跃老师早期作品
潮汕民俗习惯繁多,除了各种岁时节日、礼仪习俗、婚姻寿诞等,还有春天里吃春盘、做春饼、插柳枝和九月放“风琴”等社会民俗。
潮州剪纸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符号的直接体现,经过长期的艺术提炼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具有深刻民俗意味的图形样式,例如,当地特有的五牲花、糕饼花、团花、豆心花、水果花等系列剪纸。
与其他地区众多的剪纸艺术相比,它最与众不同的就是春节过后长达两个月的城乡游神赛会中的“赛大猪”等民俗活动所用的剪纸艺术。
“赛大猪”等民俗活动推动了剪纸的快速发展
春节的游神赛会中,在一些地方有“赛大钱”即赛剪纸的民俗,而最特别的就是“赛大猪”。这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和过年过节拜神祭祖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具有同样的意义。
只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加上“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
“赛大猪”一般在正月里选吉日进行,每个乡镇举行的具体时间不同。当各式各样的祭品都已经摆放妥当进行祭祀时,在村子的广场中央还有一两百头大肥猪。在此盛会上每家都摆上一头精心打扮的大肥猪进行比赛,竞选出“猪王”。
今天的“赛大猪”不仅是猪的肥壮程度的比赛,更是贴于这些供品之上的用红纸剪成的千姿百态的花饰的比赛,因此古老的“赛大猪”盛会上原有的起点缀作用的剪纸作用更加突出。原有的各式各样的猪花演变得更加细致和丰富,有猪头花、猪肝花、猪腿花、猪脚花、猪尾花、猪肉花、猪头猪尾花和全猪花等之分。剪纸是由形形色色的图案、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融合劳动人民的精巧构思、丰富情感和美好愿望形成的艺术品。
在“赛大猪”民俗活动中使用的剪纸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而进行精巧构思,采用了添加、结合、迭代的艺术方法制作,造型夸张,极具幽默,形象优美,风格细腻,情景交融,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浪漫色彩。其色彩喜庆,一般以大红色为主,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手法质朴无华又大胆鲜明,把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是猪头花,其艺术形式也最多样化,一般采用虚与实、黑与白、粗线与细线、曲线与直线等对比方法来增强艺术效果。其在猪耳部位运用抽象的环状锯齿纹,其他部位则采用“结合”手法,揉进龙凤及各种水果等纹样,形象安排得层次分明,纹饰繁多却繁而不乱,体现了细腻入微的线条和合理的疏密空间的对比关系,其构思的精密与技艺的高超可见一斑。
或者采用添加手法,即“花中有花”的套嵌方法,除了剪出表现吉祥题材的花草鸟兽,在中间主体部位还运用“寿”“喜”“福”字等,将篆、隶、行、草、楷各种字形与各种花样剪纸密切结合,使图样与书法融为一体,相映相衬,独具艺术魅力。
在众多和猪相关的剪纸中,最具有创造性和浪漫色彩的就是猪肝花,这也是最能体现“随心所欲”艺术特色的剪纸题材。由于它对猪肝的形状并无一定的限制,可以表现整个猪肝或者部分猪肝,这就给剪纸艺人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他们依靠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剪时的感觉,经常采用迭代手法,兴之所至,剪随意行,各式造型花样就此而成。这些作品的造型或夸张变形,或自然写意,无不妙趣横生、玲珑剔透,传达出艺人们独到的审美感受。
“赛大猪”的剪纸最能说明民俗符号的结构和内在规律。其对象是祭祀供品;表现体是各式的猪花,即符号的形式;相应背景中的含义即符号的内容,是挡除厄运以保平安,祈求来年富裕安康、人丁兴旺,由此又构成一个美满、和睦、幸福的民俗象征符号。
“赛大猪”猪身上的剪纸外形大多以圆形为主,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传达了圆圆满满的情感需求。其具有井然有序的构图和规则的装饰纹样,围绕着中间的双喜、禄、福等具有吉祥含义的大字,力求对称、均衡、稳重,粗率平直又不失细密浑圆,造型完整饱满,浑厚平实,最原始地表达了老百姓对圆满甜蜜生活的希望。
独特的“赛大猪”等民俗活动推动了潮州剪纸的纵向发展,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剪纸民俗符号的固有规律和图形样式,丰富了民俗符号象征和内涵,使潮州剪纸和潮汕的民俗民风共生共存,成为展示、传递、深化民俗符号的一个十分重要又赏心悦目的美术形式。
潮州剪纸是历代先辈祖传下来的一笔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这片大地上的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传承发展的原生态文化哲学密码,它运用独特的图像符号形式承载着本原哲学的文化,它透过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呈现不同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婚丧仪式、寿诞礼仪的丰富神奇的世界。潮州剪纸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新信息
- 2020-06-03深度解码!《2025 出国...
- 2020-06-03以创新之姿 绘就绿色建筑新...
- 2020-06-03以AI音乐科技谱写未来新乐...
- 2020-06-03跨越时区鸿沟 搭建全球共赢...
- 2020-06-03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
- 2020-06-03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
- 2020-06-03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
- 2020-06-03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